“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和踊跃参与。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2/3、全球GDP的40%。
“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各国共同参与的新平台,为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生动阐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引领人类社会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是推进世界现代化和大部分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伟大实践,在人类现代化史、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写照。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竞争加速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虽有所获利,但非常不平衡,有的在全球化浪潮中自身发展动能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不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通过两极分化、掠夺别国等实现现代化,而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合作共赢方式实现现代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这种理念既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也秉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天下大同的理念,不仅惠及中国人而且惠及世界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民族地区一般处在西部、位于边疆,在发展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步伐提供了重要契机。民族地区从过去相对封闭、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为充分利用多样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本以及推动国内大市场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均衡性至关重要。
民族地区现代化既是推进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这些年来,中国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的战略布局考虑,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民族地区已经和全国一道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地区在绿色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由过去主要依赖外部输入型的增长动力,步入外部输入型动力和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的新阶段。要充分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推动民族地区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王延中系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姚宇系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在“中国社科院论坛(2023)‘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民族报